全屏通欄廣告背景
全屏通欄廣告背景
歡迎光臨“老龍潭”官方網站
全屏通欄廣告背景
搜索
魏徵夢斬涇河龍王和柳毅傳書的傳說都說的是寧夏涇源縣的老龍潭
作者:管理員    發布于:2019-11-15 13:56:38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這兩則一脈傳承的故事都發生在涇源縣老龍潭。老龍潭是涇河發源地,也是涇河源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。它夾于兩山之間,其潭水深數十丈,幽藍碧徹,兩邊絕壁千仞,站在老龍潭上方,若臨萬丈深淵,參天古木倒影湖中。

且說大唐貞觀年間,西北地區連年大旱,導致糧食絕產,人民生活十分困難。為了了解民情,當朝宰相魏徵扮作老農微服私訪,一日,他來到了寧夏涇源的老龍潭。由于他通曉占卜之術,一掐一算,得知玉皇大帝已降下旨意,命八河總督涇河老龍次日子夜時分施雨,于是,魏徵便在干裂的地里種瓜點豆。

這一天,涇河老龍凡人現役,見魏徵之舉很是驚奇,便問為何在如此干旱的土地上種瓜點豆。魏徵便實言相告,而龍王此時并不知降旨布雨之事,便與魏徵打賭以爭輸贏。涇河龍王回宮后果然接到玉皇大帝的圣旨,為了不輸給魏徵,龍王便擅自將“一天一夜的和風細雨”改為“三天三夜的狂風暴雨”,直下得涇源縣一帶洪水泛濫成災。

這事過去不久的一天,魏徵與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對弈時突然熟睡,原來此時玉皇大帝召見魏徵,命其監斬觸犯天條的涇河龍王。在夢中,魏徵將涇河老龍斬首。傳說今天老龍潭水底紅色的砂石,就是龍王的血染的。老龍王死后,夜夜哭著找李世民要自己的頭,可憐貴為天子的唐太宗,夜夜被嚇得不敢入睡。后來沒辦法,便讓大將秦瓊和尉遲恭手持兵器,守在寢宮門口,老龍王的鬼魂才不敢入內。以后民間就尊秦瓊、尉遲恭為門神,每到過年時家家都在門上貼上他們的畫像,讓他們擋住邪怪。此俗至今不改,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門神。

想必許多人對這則故事并不陌生,只要讀過《西游記》的人,都知道這則《魏徵夢斬涇河龍傳說》的故事源自于《西游記》第十回“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托冥吏”。

龍潭四潭

正是這一則故事,為后來涇源縣的神話傳說故事《柳毅傳書》埋下伏筆。

卻說涇河老龍被魏徵斬殺一百年之后,涇河小龍接替老龍的位置當家作主。小龍善于辭令,喜歡郊游。有一天,他跑到洞庭龍君的家里做客,洞庭龍君見他彬彬有禮、侃侃而談,便非常喜歡,就把獨生女兒許配給了他。

涇河小龍把洞庭龍君的女兒娶回涇河后,不久便暴露了他胡作非為的真面目。后來,竟將洞庭龍君的女兒趕到荒無人煙的河灘上去牧羊。龍女一個人苦苦度日,在河灘上熬過了一年又一年。

有一天,一個叫作柳毅的應考書生路過這里,十分同情她的處境和遭遇,便叫她寫了一封書信帶給了她的父母。洞庭龍君見到書信后才知道女兒遭如此虐待,十分生氣。洞庭龍君的弟弟錢塘龍君得知消息后更是惱怒,便率兵西征,討伐涇河小龍,將侄女接回了洞庭湖。后來,龍女變為凡女,與柳毅結為夫妻。在老龍潭的香龍河畔有一處獨秀挺立的翠綠色的山峰,傳說是《柳毅傳書》中龍女的縮影。

十多年前,隆德縣曾出土了一枚鑄有《柳毅傳書》故事的唐代銅鏡:在一棵古樹下,小龍女驅趕著羊群在荒原上放牧。地上有野草和山花,還有柳毅向小龍女施禮作答,以及書童在遠處扶馬佇立等候的畫面。據考證,銅鏡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顯然《柳毅傳書》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經是家喻戶曉、婦孺皆知的故事了。

國家郵政局曾發行民間傳說《柳毅傳書》郵票,四枚郵票的票名分別是“龍女托書”“傳書洞庭”“骨肉團聚”“義重情深”。國家郵政局在《柳毅傳書》小本票之外,還特別印制了兩百萬本封面有“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徽”的小本票,特供全國集郵協會會員,很受集郵者喜愛。

這兩則一脈傳承的故事都發生在涇源縣老龍潭。老龍潭是涇河發源地,也是涇河源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。它夾于兩山之間,其潭水深數十丈,幽藍碧徹,兩邊絕壁千仞,站在老龍潭上方,若臨萬丈深淵,參天古木倒影湖中。

但凡靈秀的山水,必有豐盈的傳說相匹配。因此,奇秀的自然風光總是與渾厚的人文景致相輔相成。既有北國之雄,又具南國之秀的涇源,因涇河而生秀景,群峰爭奇,林茂草豐,瀑飛泉流,鳥語花香,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“綠島”。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,孕育了豐富的神話、傳說、故事與笑話,走在涇源就是走在人文之中??梢哉f,在涇源,每一個景觀都有一個美妙的傳說,如果說一山一世界的話,那這里的山山水水間不只擁抱著無數個世界,也包涵了無說個動人的傳說。這些源自于民間的神話、傳說、故事與笑話,構成了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。

二龍河位于縣城三十公里。傳說老龍王盤踞龍潭時,曾派他的兩個兒子在這里的河邊安營扎寨、鎮扼咽喉,故名二龍河。兩側奇峰幽谷,間有松林華蓋,綠草如茵,鳥語花香,流水潺潺。

涼殿峽位于縣城西二十五公里,為六盤山腹地,氣候濕潤,環境幽雅,景色優美,自古就是避暑勝地。史載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時曾在此避暑蓄銳,并建有亭臺樓閣。至今尚有勒馬石、柱墩、馬槽、插旗座等遺址。

縣城東北十公里處兩峰如柱的秋千架,傳說是穆桂英曾蕩過秋千的地方。

涇源老龍潭

石窟兒的延齡寺石窟,是宋代名僧濟公和尚修仙行道之處,現仍有遺址石窟四處。

至于小南山、鬼門關、沙南峽、堡子山公園等,更是孕育出了《神課先生》《胭脂女》《白馬泉》《楊六郎把守三關口》《廣成子與白云寺的故事》《濟公修行延齡寺》《米缸山》《堡子山》等美妙生動的神話傳說。

六盤山,是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山,毛澤東主席曾經寫下了氣勢雄渾的《清平樂·六盤山》:“天高云淡,望斷南飛雁,不到長城非好漢,屈指行程兩萬。六盤山上高峰,紅旗漫卷西風,今日長纓在手,何時縛住蒼龍?”六盤山腳下的涇源縣,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足跡,也留下了紅軍長征的故事,這又為涇源民間故事增添了更豐厚的內容,更鮮艷的色彩。

瀏覽涇源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,回族題材的故事占據著重要地位,顯得彌足珍貴。就涇源回族神話與傳說來講,有《人祖阿旦》《阿旦和好娃》《阿當尋火種》《真主造人》《真主造天地萬物》《真主造神》等神話傳說;有《穆罕默德的故事》《優素?!贰栋l吐麥》《湯瓶》《油香》《鄭和》《杜文秀》《王洛賓與五朵梅》等人物傳說;有《結婚追馬》《阿舒拉飯》《朵兒茶》《斜貼茶壺》等風俗傳說;有《曼蘇爾》《太陽和月亮》《三姑娘與干海子》等風物傳說……這些神話傳說將回族宗教、歷史、政治、經濟和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,藝術地表達出來。

涇源回族民間故事包括神話、傳說、故事、笑話,思想健康,立意高遠,寓意深刻,富有哲理,愛憎分明,感情豐沛,極具教育意義。這些民間故事產生于回族人民群眾的生產勞動和社交生活之中,是回族人民千錘百煉集體創作的結晶,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。經過代代相傳,故事越傳越多,同時也涌現出一批回族故事家,在他們中間,能講幾十個、上百個故事的人很多。

走在涇源的每一處,宛若行走在一部體裁豐富、情節曲折而又充滿神奇與誘惑的神話故事中。正是這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,讓人們踏入涇源就仿佛踏入了人間的仙境,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感受這里的一切。

版權所有 © 2019 涇源縣旅游開發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 寧ICP備19001834號
内地熟妇人妻视频分类,能看黄色视频的网站,能免费看的黄色网站,能在线观看的黄色网站